自贸院新闻
改革创新显成效 扬帆起航正当时(中)
日期:2021-12-07点击:

改革创新显成效 扬帆起航正当时(中)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管委会建设成效

 

201741日揭牌至20217月,西咸新区管委会新设市场主体29215家。其中,新设企业13639家(含外资企业166家),新增企业注册资本1893.49亿元(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5.44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76家。西咸新区管委会四年来推行多个创新举措,取得显著成效。较为典型的有“证照同步”套餐式服务模式、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改革、“三服四化”便民服务改革等举措。“证照同步”套餐式服务模式是在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的同时,同步受理、审核企业经营许可手续,实现营业执照和行业经营许可证"一次性"办结,极大地方便了企业。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改革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开发“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电子档案”功能,推行电子材料网上提交、在线审查、电子归档,审批结果发放电子证照,实现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三服四化”便民服务改革以“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服务基层”为理念,通过建立清单化服务事项指南,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配套智能化服务软硬件,设立中心下沉化的便民服务站等,构建新区、新城、街镇、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大事不出街镇、小事不出社区(村)”。

(一)沣东新城功能区:注入发展新动能,迈向开放新高地

沣东新城功能区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在突出集成性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此外,通过搭建服务型政府,强化产业聚集,务实国际合作,集聚发展支撑要素,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支点。


1.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强引擎加速度,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才能不断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沣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四年来,沣东新城功能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倾心倾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扎实推进“三服四化”政务便民体系建设,实100%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大厅,政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99.76%。通过行政效能深化改革、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优化工程项目审批模式等举措,先后推出“政采贷”“审批套餐制”“建设工程分阶段拿证”“互联网医院审批制度改革”“跨区通办”“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等改革事项,给市场主体带来了满满的诚意,塑造了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发展环境。

自挂牌以来,沣东新城功能区累计新增注册企业5440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4家,累计新增内资注册资本600亿元,累计新增外资注册资本4亿美元

2.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制度创新成果丰富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四年来,沣东新城功能区在守正创新中坚定制度自信,通过集成性、系统性的创新实践,为全国、全省提供了创新驱动的“沣东经验”。截至目前,沣东新城功能区累计形成创新成果35项,其中,全国层面复制推广1项,全省层面复制推广8,制度创新数量和质量位于全省前列,为全面改革开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彰显了沣东新城功能区强大的创新活力。

“探索国际远程会诊和国际医生执业资格互认模式”案例获评全国第二批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一站式”境外投资服务平台、“互联网+文物教育”新模式、以租代建(购)—土地集约供应新模式3项案例入选了“全省最佳实践案例”;全流程在线“政采贷”、医药研发共享实验室、检验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改革、“三服四化”便民服务改革、线上贸易云服务模式8创新成果入选“全省复制推广改革创新成果”……

3.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四年来,沣东新城功能区充分发挥“自贸+服贸”双试联动优势,重点发展“3+2+2”七大产业和两大业态,即专业服务、跨境贸易、文化贸易三大主导产业,高端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两大重点产业,汽车贸易、金融服务两大配套发展产业以及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两种业态,初步形成了以服务贸易为特色的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格局。一批世界500强、行业100强知名企业机构纷至沓来,众多优质项目竞相落地。

瑞士SGS集团检验检测中心、强森互联网医疗、喜马拉雅互联网文创中心、华山国际工程公司、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西安分中心、南美商品贸易中心、环普沣东创新城、国际丝路电影城等一批重点企业与项目相继落地运营或开工建设。

在重点企业带动下,外贸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沣东新城功能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约10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66万美元,占西咸新区服贸总额的80.96%

4.开放层次日益提升、人文交流日趋多样

构筑开放平台,吸引世界目光。四年来,沣东新城功能区在创新开放中持续释放发展潜能,服务外包、检验检测、科技创新等领域率先实现突破,中俄丝路创新园、沣东自贸新天地、“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一批外向型开放载体投入使用2021330,沣东新城功能区首个海关特殊监管场所——公用型保税仓顺利通过关中海关审查验收,为沣东再添对外开放新平台。

立足“一带一路”倡议,沣东新城功能区持续开展多维度、全方位人文交流合作,联合工信部(国合中心)举办中俄(工业)创新大赛;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举办“一带一路”数字健康产业发展合作论坛。引入国际汉唐学院、书法学院、国艺馆等,通过文物艺术及文创产品展示、交易等方式,积极推动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创新开发。此外,还成功录制央视七夕特别节目《天下有情人》,举办了陕西省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周暨陕西省国际学生文化艺术周、世界名校赛艇对抗赛等活动,彰显出沣东新城功能区国际化的胸怀和视野,有效提升了区域影响力。

育新机开新局,探新路作示范。未来,沣东新城功能区将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以更高水准的制度创新为核心,强化要素汇聚,畅通流量通道,便利投资贸易,突出产业集聚,在注重人文内涵的同时协同联动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空港新城功能区:打造临空产业集群,助力自贸试验区得更高

空港新城功能区自挂牌以来秉承“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理念,重点发展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和临空高端服务业,在枢纽建设、贸易通关、创新突破、营商环境方面先试先行,不断释放西北临空自贸试验区的“西引力”,持续扩大陕西省外向经济的“朋友圈”,开启大西安连通世界的“快捷键”,累计形成42项创新案例,其中有2项全国复制推广、6项全省复制推广,实现多项业务“零突破”,为临空型内陆型自贸试验区建设贡献了“空港样本”。

 
 

1.创新机场运行机制,提高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完善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成立机场运管委,建立以运管委为组织机构、联合运控中心为运行载体、A-CDM系统为平台支撑的协同运行体系,实现了从管理框架向管理体系的转变,机场整体运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推行航权开放助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建立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重点打通航线时刻、航线申报、落地保障等关键节点,优化国际航线客货运组织流程,保障航权资源高效利用。202067日,陕西省首条洲际第五航权航线开通,该航线是首尔西安洛杉矶全货运航线,由大韩航空执飞,每周1班,进港货物大多为三星电子产品配件和半成品,出港货物主要是防疫物资和电商快件,大约10个小时便可将货物运至洛杉矶。全年将为陕西进出口企业提供近1吨航空运力。

保税航油业务全面展开。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保税航油业务范围涵盖东方航空、四川航空、首都航空、韩国大韩航空、俄罗斯乌拉尔航空等20多家航空公司,已有多家航空公司计划加密货运航班。

2.立足发展临空产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建立互联网+进口快件派送跟踪机制。海关系统无缝对接国际快件国内段承运人及互联网快件跟踪服务平台,实现申报信息、收发件人信息等数据互联互通,将进口快件国内物流信息与企业申报基础数据比对,核实收件信息真实性并进行分析,有效甄别虚假申报等违规行为。

推行保税仓库“一仓多用”制度。将保税仓库进行物理分割,隔离出部分区域用于存储跨境电商保税货物,并按照跨境保税仓库要求安装围网、监控、货架等设施设备,实现保税物流仓储货物与跨境电商货物物理监管上的隔离,提高了仓库利用效率。

创新国际货物提货模式。开展空运国际货物机坪“直提直装”新改革,通过海关“顺势”和“嵌入式”监管前置,实现国际货物24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使得国际货物通关时限大幅缩短,企业成本显著降低。

3.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空港营商环境

全国率先实现文物勘探集中前置。提前、集中进行文物勘探工作,解决了以往项目入区后文勘程序多、用时长等影响项目开工的问题,切实缩短了项目落地时限,提高了项目审批效率。

创新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新模式。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评估由单体评价转为整体把关,申请后评估评价转为申请前服务,各部门互认区域评估结果,减少前期基础数据收集、现场调查与勘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等时间成本。

针对重点项目审查审批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创新推出“六审制、清单制、平行制”的审查审批模式,通过并联审查提升审查效率、通过清单制和平行制审查提高审查严谨性,将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为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秦汉新城功能区: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全力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

秦汉新城功能区围绕区内丰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及便捷的区位优势,紧紧把握“人文交流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新起点”这一核心定位,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医疗、装备制造三大产业,推进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示范区、高端医疗和养老服务聚集区及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引领区。

  

1.做大做强文化助力,建设“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聚集区

优化流程,试点旅行社审批流程改革新模式。通过缩短审批时限,简化审批步骤,将原30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缩短至15个,缩减达50%探索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缴纳新模式的试点,通过保险合同代替现金缴纳。

搭建数字平台,方便人文交流。搭建“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博物馆;通过推广“中国核心语汇”项目、建立7×24多语言呼叫中心,建立语言能力标准化服务体系;通过大数据平台将海外相关数据分类处理,形成海外智库,可以自动、实时监测全球各领域舆情信息;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合作,将文物数字化,以更好地展示文物、保护文物,促进沿线国家人文交流。

2.融入“双循环”体系,抬升国际医疗和养老服务新高度

引进重点医疗企业和科研机构。引入了综合性三甲医疗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咸院区和空军军医大学综合园区;投资建设和招引了秦汉新城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多家共享医学检验检测及研发机构;建设的秦岭乾坤抗衰老中医养生小镇,已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动银丰生物干细胞西北基地等优质前沿领域研究项目落地;推动大医科技城、秦汉新城大健康产业园、中南高科—秦汉智康云谷等健康医疗产业园区建设。

创新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实验室共享模式。由政府投资建设标准实验室,经行业主管部门验收后,交由专业机构运营管理。区内其他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可以持有人身份申请医学检验资质,在获取资质并与实验室签订合同后开展检验业务。该制度使申请手续较原先减少40%以上,获批时限缩短了1年半,节约成本约一半,有效压缩了医学检验资质获批时限,降低了准入门槛,促进医疗检验行业快速集聚。

3.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引领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

以汽车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秦汉新城功能区以汽车主机厂为产业发展龙头,以电池、电机、电控等主要核心零部件为重要支撑,以汽车销售、汽车金融在内的汽车后市场为有力补充,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投资百亿元的宝能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基地以及恒大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并进展迅速。

扶持科技创新型企业,探索两化融合新渠道。秦汉新城功能区培育了迪泰克、三毅有岩、奥卡云、凝远新材、零工保、予果微码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打造的工业互联网管理平台入选了2020年陕西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也得到了工信部的高度认可,为两化融合进程开辟了新路径。

4.首创零工经济产业园,打破传统雇佣旧思维

秦汉新城功能区打造了全省首个以零工经济为主要产业的零工经济产业园,目前已有6家企业入驻,10余家企业在谈。推出了“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企业的服务需求和创业者的业务需求精准匹配,有效解决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和持有来华工作许可的外籍人员就业,同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节省用工成本,达到用工方和劳动者的双赢。成立了“秦汉新城推进西咸新区零工经济产业园发展建设办公室”。印发《秦汉新城鼓励零工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西咸新区零工经济产业园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为园区良好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四)能源金贸区功能区:打造总部经济新引擎,探索双区联动新路径

能源金贸区作为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核心区,承载着建设大西安新中心大轴线和中央商务区的重要使命,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承载改革创新的重要功能区。能源金贸区功能区成立以来,取得了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成为西咸新区乃至全省释放改革红利、培植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撑。特别是2021年以来,紧紧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以及秦创原先导区优势,以改革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双区联动”优势得到初步释放。

 

1.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差别化改革形成新突破

紧密围绕金融、贸易、投资管理等领域开展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构建市场联合体,聚焦创新服务模式”的特色之路,先后总结形成了35项创新成果,其中2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10项在省内复制推广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能源金贸区功能区将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聚焦总部经济、新兴金融等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倾力打造大西安总部经济和金融产业聚集区。近年来,能源金贸区功能区在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霍尼韦尔、挪威船级社、维谛技术、中国系统、中石油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100强总部企业和知名金融机构纷至沓来,众多优质项目竞相落地。

3.搭建特色平台,打造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

首创“云端自贸区”模式,通过“集群注册+远程注册”,改变“一企一址”的传统模式,实现“一址多照”,减少企业创业时间与空间成本,推动在有限空间内迅速集聚大批企业,形成了极好的产业“集约化”效应。该模式在西咸新区复制推广成效突出,带动新区出台专项政策2项,认定平台企业近50家,通过平台企业招引企业1.5万家,累计纳税近3亿元并且推动园区云端自贸产业园牵头成立了西咸新区平台经济协会,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4.深化金融创新,赋能科技创新提升发展效能

坚持金融创新与服务实体经济相结合,推进各项金融开放创新举措,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是揭牌成立了中行自贸特色支行、建行科技金融支行;二是率先试点数字人民币,智慧党建、电商等特色应用场景实现全省首发,在能源金贸区园办全体党员中用数字人民币进行党费缴纳;为园区100余户个体工商户开通了数字人民币业务,通过金融科技提供的便利化支付服务激发消费活力;在区内企业试点,为电商平台上的120余户供货商和加盟商开通对公数字钱包,提供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三是先后推出“长安E”小微金服等10余项金融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注册慢等问题;四是结合科技企业“轻资产”特点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推动区内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的“纯无形资产质押”、秦创贷等新型科技金融产品形成示范效应,2021年上半年,通过实施“知识产权+股权质押”融资服务模式,已60余户科技企业提供了2.4亿元的资金支持,有效解决创新驱动融资瓶颈。

5.构建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国际化法治环境

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创新涉外法律服务模式、搭建国际化法律服务平台等,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提供法律支持。一是引入建立了西咸新区(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创新产业园,目前已入驻西咸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北京德恒律所西北总部、永嘉信周启邦(西咸新区)联营律师事务所、“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创新中心、西安汉唐公证处等10余个涉外法律服务类机构,构建了以商事调解、法律援助、公证、仲裁评估、涉外法律检索等多元化全方位服务体系;二是招引落地了内陆地区首家内资港资联营律所,为全省自贸试验区填补了空白项;三是推动设立了“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创新中心,搭建线上法律服务平台,为企业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国际商事调解、域外法律查明等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并支持法律服务中心与法院、仲裁、公证等机构共同探索建立“诉、仲、调”一体化的商事法律服务体系。平台运行伊始,已受理商事调解类案件200项,提供域外法律查明报告近2000页,涉及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30余个国家地区。

6.加强功能培育,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坚持制度创新与产业功能培育相结合,培育了一批新业态新平台。一是重点发展产业互联网,目前已搭建纸箱、茯茶、化肥、电池、齿轮等5大产业平台,并充分发挥产业互联网生态圈资源优势,构建平台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二是推动搭建了融合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对接为一体的产创融通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和创新链各环节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三是组建市场化的自贸服务创新联合体,凝聚区内外金融、法律、科技、人才、特色平台等各类资源,在企业服务、产业发展、业态模式等领域深化创新,探索改革服务产业发展的模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建设与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