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显成效 扬帆起航正当时(上)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建设成效
【编者按】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至今,各片区、功能区紧扣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部署赋予的发展原则及定位,在政府治理、服务贸易、营商环境、产业发展、人文交流等领域持续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建设成效初显著,向企业和人民群众交出一份优质成绩单。本系列以改革创新显成效 扬帆起航正当时为题,分三期新闻聚焦陕西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功能区建设成效发布。
自2017年4月1日揭牌至2021年7月,西安管委会新设市场主体63764家。其中,新设企业48281家(含外资企业498家),新增企业注册资本7635.08亿元(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9.97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732家。近年来,西安管委会实施政务服务跨区通办等改革举措,梳理出257项跨区通办事项清单,通过“异地受理、内部流转、属地办理、限时反馈、结果互认”的模式,实现办事群众在全市任一政务服务大厅可办理清单内政务服务事项,取得诸多成效。
(一)国际港务区功能区:秉持人文交流特色,促进港城、港产、港贸融合发展
自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国际港务区功能区按照“开放引擎、创新高地、国际陆港、投资洼地”的总体定位,扎实推进贸易便利化和服务便利化,着力彰显陕西自贸试验区人文交流特色,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各类企业加速聚集,自贸试验区红利不断释放。
1.促进贸易便利化,建设开放大通道
创新推进中欧班列发展推动西向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国际港务区功能区检验检疫部门与入境口岸开展合作,阿拉山口检验检疫部门抽样后即可放行。对班列实行优先检测,检测项目由17个减少到3个,检测时间缩短到4天。每周开行2~3列面向中亚、中欧方向的跨境电商专列,确保入区企业优先订舱上列。
积极推进港区一体化建设。会同海关、铁路等部门,在跨境电商货物申报、查验、进站、上列等系列环节制定了绿色保障通道,提供了物流、仓储、配送、报关、检验检疫、第三方支付等功能在内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为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发展提供了服务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通道解决方案。截至2021年7月,仅深圳前20强跨境电商企业中,就有中远海全资子公司一海通、中国货代物流百强深圳华运国际物流、深圳玖洲国际跨境物流、深圳星达国际供应链等10家企业落户,绿地丝路全球贸易港已确定30家国家馆进驻。
2.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政务服务水平
首创“全城通港”政务服务新模式。将政务服务网与中国邮政速递易、EMS等平台对接,办事人员在网上提交相应办理事项并预审通过后,凭系统生成的开箱码,可在全城速递易服务点提交相应材料或通过EMS免费寄往政务大厅,业务办理完成后,办事人员会收到相应的短信通知,可选择附近速递易箱柜服务点取件或EMS邮寄,实现了就近自助交件、自助取件、7×24小时随时办,全程审批不见面。
开创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企业同一品名、同一规格、同一合同、同一公司、同一列次的大宗进口货物,几十节车厢的舱单归并成1个舱单,然后用1票报关单申报,节省时间,降低通关费用。
3.扩展人文活动,打造人文交流新高地
在经济贸易发展的推动下,西安国际港务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也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区域合作“全面开花”。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展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活动,包括策划组织在陕留学生创业竞赛活动、举办两期“一带一路”商务精英训练营、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专业人才研修班、与乌兹别克斯坦的3个城市签署了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北政法大学“丝路空中课堂”合作开展了“一带一路”电商培训课程、持续开展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试验区企业沙龙活动等。
4.推进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保障港区健康平稳运行
按照司法部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方案,西安是全国布局的六大国际仲裁中心之一,主要承载地就是示范区,积极对接西安仲裁委入驻工作,高标准推进装修办公等具体事宜。另外,西安市破产人管理协会等机构也落户示范区。通过各类高端法律服务资源的聚集,连同最高法第二国际商事法庭、第六巡回法庭、“三个中心”、西安知识产权法庭等功能支撑平台,加速形成“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另外,为积极发挥示范区在涉外法律服务方面的功能,重点围绕长安号、国际贸易等国际港务区核心业务和主导产业,2020年5月18日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圆桌会议暨后疫情时代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保障研讨会,活动邀请了国际争端解决与法律服务领域的多名顶级专家以及100余家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等相关贸易、物流企业、示范区入驻律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国际商会仲裁院、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的专家通过视频的方式也参与了本次活动并发言,这是西安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的首场高端圆桌会议。
(二)浐灞生态区功能区:筑牢会展产业基础,持续赋能丝路战略
浐灞生态区功能区围绕“会议会展、人文交流、金融创新、对外贸易”四大发展方向,实现“论坛+展会”双链发展新模式。特别是发展会展产业为核心的“1(会展)×2(现代商贸、专业服务)×2(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的产业发展体系。
1.多方位聚集资源,加速会展产业发展
引入会展头部企业,促进会展产业集聚。一是依托东浩兰生集团深度服务上海进博会的优势,举办中国(陕西)进出口商品展,搭建以贸兴展、以展促贸的商贸型会展平台,打造浐灞自主IP展会。二是强化硬件设施建设,打造会展经济引擎。加强场馆建设,建成后室内净展面积将达到30万平方米,成为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会展航母”。已规划建设高品质酒店19家,建成西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会展中心机房。
提高软件专业服务,完善会展供应链体系。立足国内首个丝路会展产业孵化园,聚集100余家会展企业,吸引德国Hotman会展集团等行业知名企业进驻,西部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取得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认证。
精准推介招大引强,创新模式智慧办展。先后举办承接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迎十四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调度会、西安车展等大型国际国内展会活动500余场次。2021年,举办欧亚经济论坛、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第十三届西安五一车展等百人以上大型活动20余场,服务人数超过87万人次,累计展览面积超44万平方米。
2.着重发展现代商贸与数字经济,增强区域产业发展动能
立足区内亚马逊AWS孵化器,在丝绸之路博览会系列活动“初创企业生态系统:中非科技合作交流会-突尼斯专场”与突尼斯政府官员等围绕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合作进行了洽谈;在“共创2021—亚马逊全球开店西安站”跨境电商活动,围绕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等内容,探讨跨境电商发展新格局、新规则和新机遇。
3.深耕改革“试验田”,持续提升营商环境
创新推动“浐灞市政通”。将道路开口、支管审批等市政领域业务实现“一表办理”申请,一表实现路通、水通、电通、气通、暖通改革目标。创新商务秘书“集群注册+事中事后监管”服务新模式,通过集中服务,为企业免费提供注册用地,帮助企业解决一部分日常管理事务,并联合工商、税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e”路通网格微信群,开展“线上点单咨询求助、线下代办代送服务”业务,被评为全市第二批“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示范点。
探索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新模式。通过流程再造、精简审批手续,允许企业根据施工进展顺序自主选择,分三阶段(基坑、地下室、地上)、两阶段(地下、地上)或一阶段申请办理施工许可。
对接关中海关提升效率。力推西安首个“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点落地浐灞政务服务中心,辖区内企业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网上办事平台,自行打印海关审核通过的版式化原产地证书,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4.搭建金融创新平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作为首个主打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的服务平台,“通丝路”B2B综合性服务平台具备跨境人民币结算申报、国际收支申报、产品信息发布、贸易合同撮合等十大功能。在人民银行和西安海关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接入平台,与韩城协同创新区组织协同创新项目推介会,并与陕西广丰食品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搭建外经贸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一带一路”国际人文交流新模式
依托西安领事馆区和欧亚经济论坛,联合市商务局、市发改委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商务中心,开展经贸咨询、“走出去”培训、课题调研、商品展示与洽谈等工作,全力打造专业外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全区持续开展中国(东莞)—俄罗斯、白俄罗斯家具产品线上对接洽谈会等活动,建立中外政企间多层次、多领域互动合作窗口机制,充分发挥了“外事+外交+平台+资源”的聚集优势。
坚持“文化+旅游+生态”的发展理念,持续放大“会展+文旅”叠加效应。全区依托宋城、华夏两大演绎,引入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剧目《驼铃传奇》秀,同时打造史诗级演出剧目《宋城•中华千古情》。
6.助力服务贸易发展,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去
通过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创建“以针带医、以医带药、以医带培、以医带销、以医带游”服务链新模式,搭建“国际智慧医院+”国际远程医疗等多层次平台,牵头创建世界中联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等方式,为海外患者提供便利化的跨境结算服务、线上问诊等服务。
7.转变能源消费结构先行示范“双碳”战略
建设行业绿色低碳准入制度,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变革区域。形成以中深层地热能、污水余热为主导,以太阳能为补充的新能源互联网模式。开展区域清洁能源项目建设,2019年10月,浐灞生态区作为中国首个试点园区入选,被授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区域能源示范园区”。2017年以来新建小区全部实现清洁取暖,累计完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22个,污水源热泵供暖项目12个,各种新能源充电站场40个,其中3个项目被评为国家清洁取暖示范项目。
(三)高新区功能区:勇做创改探路人,寻求发展新突破
四年来,高新区功能区重点在深化制度创新、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产业聚集发展等领域开展积极有效探索。
1.深入推进政务简化,加快推动制度创新
高新区功能区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着力优化技术输出服务体系、全程保税监管模式、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监管流程等,推动制度创新。
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搭建“1+3”技术经理人服务体系,帮助高校、科研院所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和成功率。
成功探索技术境外输出新模式。搭建全球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技术验证和转化、构建技术安全有序输出服务体系等方式,助推我国成熟的产业化技术“走出去”。
推行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各部门梳理可“容缺受理”的事项,办事人员在法定要件齐全、非法定要件欠缺、属可“容缺受理”时,窗口可先受理,申请人补齐材料即可。
开办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中介超市。变“中介找项目”为“项目找中介”,方便业主和中介双向对接,增加收费规范、透明度。
推行土地信息公示制度。制定《读地手册》,从区位、产业、人才、配套等角度多元展示地块优势,方便投资者了解各个地块信息,更科学合理地做出投资决策。
推行海关出境危险货物包装监管新模式。针对信用等级为“一般信用企业”及以上、年申请出境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批次较多的企业,创新试点实施“电子影像+现场验证”的监管模式,极大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经济和时间成本。
2.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贸易通道升级
正式发布《西安高新区关于支持硬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即“科创九条”),出台9条政策措施,每年安排9亿元以上专项资金,全力支持硬科技创新,深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制定《西安高新区关于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的实施意见》,每年设立1亿元以上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对技术成果产业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并授予“产业伯乐”称号,对重大科研项目产业化给予配套支持。
高水平构建具有高新特色的“55611”现代产业体系,精准招引三星、中兴等龙头企业。目前,形成以光电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
3.提升金服支撑能力,有效对接创新发展
高新区功能区还吸引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入驻,为金融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功能支撑和业态配套。
搭建贸易金融服务平台。集聚多家金融和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破解贸易企业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推动“内保外贷”金融创新。企业通过内保外贷的形式,申请由境内商业银行向其境外分行出具相对应金额的融资性对外担保保函,由境外分行发放贷款。
推动信用金融服务创新,实现征信服务与政务服务联动。搭建征集共享平台,向商业银行推介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利用商业银行网点设立征信自助查询点,为个人提供查询服务。
(四)经开区功能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示范区,塑造对外开放新风貌
经开区功能区自建立以来积极利用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政策环境,优化制造业出口环境,提升资金融通能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1.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引进先进制造业企业
率先试点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新模式。经开区政务中心人才专区推出40项综合受理事项,线上提交受理接办件,线下实现专区5个窗口无差别受理全部服务事项。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依托政务服务网、各业务专网,实现424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咨询、办理。
推行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关联事项“打包办”,提升政务服务协同能力,全面实行“一次申报、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服务模式,其中“就业帮扶一件事”为全市首推。
推行网银在线开立进口信用证。客户通过网银提交资料,银行在线审核,实现0.5~1小时办结进口信用证,办理时间减少80%以上。
提出加工贸易“云核销”监管新模式。海关“折料”核算工作由系统完成,企业只需在客户端录入实际数量即可完成并生成账册。
2.打造全流程企业服务机制,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创新“税—银—企”合作机制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推出“云税贷”纯信用贷款产品,基于企业纳税信息等,给予企业授信额度,贷款金额最高为企业近一年纳税额的5倍。
设立集团资产池融资模式。将集团成员单位的存款等内部票据资源分散入池,由集团负责池内融资额度在成员单位间的调剂使用。
创新信贷制度和业务。全区推行纳税信用评级贷款,以小微企业纳税情况为基数,结合企业信誉度和企业负责人个人信誉度,为企业确定贷款额度,实现线上全流程电子化。推行“至臻贷”制度,支持客户在线定制个性化产品,提高了资金的运转效率。
改革创新信用保理制度。推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新模式,设立保理应收账款池,由承租人直接向保理应收账款池还款。建立“银—保”合作机制,企业与银行签署保理合同,转让应收账款,保理公司为底层应收账款的回款提供信用风险担保。建立信用保理融资新模式,国内出口商向国外进口商出口商品时,向中国信保投保,中国信保核定信用额度,保理公司为国内出口商提供保理融资。创新国际保理美元融资新模式,商业保理企业通过受让出口企业以美元计价的应收账款,依据应收账款从银行申请获取国内外汇贷款,向出口企业提供一定比例应收账款美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