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显成效 扬帆起航正当时(下)
——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建设成效
自2017年4月1日揭牌至2021年7月,杨凌示范区片区新设市场主体2563家。其中,新设企业1749家(含外资企业36家),新增企业注册资本208.59亿元(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55亿美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29家。杨凌示范区片区全面释放农业引领效益,以杨凌示范区片区的农业技术为核心,构建丝路农业发展新模式。国际层面,打造农业产能对接与农业技术科教合作相互承接的双层互动模式;国内层面,构建陕西旱作农业产业引领与农业金融服务特色创新相互支撑的农业产业生态体系。
聚焦现代农业科技,铸造农业对外合作“杨凌样板”
(一)对接丝路农业产能,积极建设“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通过在国内搭建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商务服务平台,在俄、美、哈三国成立农业海外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成功创立全国首个“1+3”农业国际合作服务平台体系,融投资、贸易、科技及人文交流功能于一体,促进农业领域国际合作。“1”是指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商务服务平台,汇聚相关组织、企业、项目和专家,促进各类优质涉农资源在杨凌聚集,通过线上线下提供高效便捷的咨询、信息等服务。“3”是指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美国,建设三个农业海外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提供融资支持、法律咨询、信息交流等服务,助力农业企业走出去。设立海外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承接杨凌农业标准化技术成果。成立哈萨克斯坦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为农业产能合作创造载体空间。
推进境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境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全面提升农业国际产能合作载体效能,全力推进海外农业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在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7个国家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推广中国农业技术装备,发展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促进国际人文合作交流。
建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由位于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成员包括丝绸之路沿线12个国家和地区的59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该联盟致力于打造一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大学和科研机构自愿加入的非政府、非盈利和开放性、国际化多边合作平台,推动成员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人文交流、智库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教育科技深度交流、共赢发展。
(二)强化农业技术科教合作,增进国际农科学术交流
组建丝绸之路农业科技教育创新联盟,促进中国领先旱作农业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传播;创新现代农民的海外培训模式,加强农民合作社骨干、专业大户或农民企业家对农业规模化和集中化经营模式的认识,鼓励参训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实践改革。
打造产业链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发挥农业“领头雁”效应。全国首创全产业链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全面推进旱作农业标准化制定、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检测和标准化质量管理,打造杨凌农业标准化品牌——“杨凌农科”,目前杨凌模式已经在20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西部多个县市实现复制推广。
推广农业金融服务,探索多元化农业保险助推成效。杨凌示范区片区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创新保险品种,增强风险保障,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扩大保险覆盖面,探索构建多元化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有效化解了农业风险,稳定了农业生产,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累计承保农业险15.65亿元,累计赔款5380万元;推进涉农企业用农业资产抵押贷款,累计撬动银行资金1.43亿元,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首创农业特色综保区,促进农业贸易便利化
2018年10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若干政策的批复》提出:“支持杨凌示范区在条件成熟时设立综合保税区,健全海关等机构。”近年来,基于杨凌对外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上合农业基地建设的稳步推进、自贸片区的效应不断突显、农业国际合作交流的持续深入,一系列“东拓西联”举措日显成效,杨凌因而具备了设立综保区的成熟条件,“全国首个服务于农业产业的综保区”——杨凌综合保税区应运而生。
“四园一中心三平台”产业布局。“四园”:种质资源保税研发园、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园、生物医药及植物提取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一中心”:设施农业装备及农业生产资料展示交易中心;“三平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西北分院、特殊物品出入境供应链平台、上合国家特色农产品贸易平台。
六张农业特色鲜明的“王牌”。建设进境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引进一批大型科学装置,构建校企合作的科技研发平台;探索开展进境种质资源、高端花卉苗木、高附加值农产品的保税研发和保税隔离检验检疫业务;建设上合国家特色农产品贸易平台和上合国家保税仓;发展面向上合国家大宗农产品的粮食、饲料加工产业;打造国际功能食品产业园,在杨凌构建高端食品制造产业链体系。